但这秋冬之交的季节总是不招人喜欢,因为它意味着又闷又湿的天气即将袭来,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家里的衣物又不能利索地晾干了。

这些「异味」是什么?衣物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「异味」呢?让专家来为你一一解答。
有了这些营养物质,微生物就可以生存下来,而湿润的环境会给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机会。
微生物和人类一样,吸收完营养后也需要排泄。有了营养物质,再加上大量繁殖,成群的微生物分解的「排泄物」就是我们所闻到的「异味」了。
➊ 带腥臭味的胺化物
当细菌吸收并分解蛋白质的时候,氮元素往往会形成一些具有恶臭气味的胺化物。
就像新鲜的海鱼放置一段时间后产生的腥臭味。
同理,如果衣服上吸附了蛋白质成为细菌们的晚餐,那么它们在享用的时候,也会肆无忌惮地释放出胺臭味。
氮元素还只是小意思,磷元素与硫元素的实力更加不容小觑。它们含量虽低,但是有些微生物会将含硫的物质降解成硫化氢等物质,它们可是让有些坏鸡蛋变得奇臭的罪魁祸首,想想就有内味了是不是?
衣物会接触身体,吸收身体分泌的各类物质,同时衣物在生活中也很容易接触到油污,这些都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「食物」。
➋ 衣服本身就是「食物」
甚至还有些衣物成分,本身就可以成为微生物的食物,如棉制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,丝制品的主要成分蛋白质。
➌ 潮湿衣物成微生物温床
衣物大多具有很好的吸湿性。在湿度较高时,衣物几乎很难自行干燥,这就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,产生大量排泄物就在所难免了。
梅雨天里反复清洗的衣服,压箱底久久没穿过的衣服,洗衣机里洗好后没有及时晾晒的衣服,都有着如出一辙的酸臭味,这就说明,衣服上已经沾染了微生物,它们在衣服上吸收营养物质并释放出「异味」。
原本以为只要是清洗过的衣服就绝对干净了,但被我们忽略的是,只要「营养物质」条件和「湿度」条件兼具,衣服上的微生物就还会反复回来制造「异味」。
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「洗」,一般洗衣就可以洗掉部分细菌等微生物。
越来越多的人也会使用消毒液杀菌。杀菌我们都理解,就是用杀菌剂或加热、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来杀灭细菌或真菌。
但只是杀菌的话对衣服的保护时长较短。单纯的杀菌也不能阻止细菌等微生物卷土重来,只要条件合适细菌依然会繁殖。这样一来,除了杀菌以外,抑菌也成了非常需要的功能。
抑菌的原理中,有些是通过抑菌剂实现,食物防腐通常采用这一办法;也有一些杀菌剂同时具有抑菌的效果,现在就常被用到织物中,具有长效抗菌的特点。
总的来说,与杀菌相比,抑菌主要是起到防止细菌再回来的作用,适用于保护外出穿着的衣服。